党课展演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课展演

坚守的力量,“塞罕坝精神”带来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7-09-17 10:56:00点击次数:910次

保津公司党委书记    周安民

 

同志们: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下面,我结合自身学习心得,联系公司党员干部队伍实际,谈谈对“塞罕坝精神”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共同交流、共勉。
       一、一棵树到一片海的故事
       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塞罕坝。在座的不少同志都去过。今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聚集了全国的目光,各大媒体都在重要位置或黄金时段刊发、刊播了塞罕坝人创造高寒沙地绿色生态建设史上传奇的故事——三代人,55 年,112万亩人工防护林,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成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
       塞罕坝的故事要从清同治皇帝说起。清朝初期的塞罕坝,物产富饶,牲兽繁育,是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同治后期,国势渐衰,为弥补国库空虚,同治皇帝宣布开围垦荒,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再加上日寇掠夺、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变成了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家仍咬紧牙关,下定决心建一座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但当时的塞罕坝,荒凉了近半个世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1.3摄氏度,无霜期不到两个月,降水量只有400余毫米。1958年,当地曾搞了大唤起、阴河等小型林场,不仅树没种活,人也差点活不下去,项目只好匆匆下马。塞罕坝还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人们疑虑重重。1961年,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副局长刘琨临危受命,带着6位专家登上塞罕坝。1962年,第一批建设者(369人)肩负使命,或坐车,或骑马,或徒步,豪迈上坝。此后三代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心血、青春和汗水,使得茫茫荒原变林海,创造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海的绿色奇迹,还清百年间历史欠下的生态账,产生了重大的效益。
       塞罕坝效益包括塞罕坝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1.经济效益。
       建场以来,累计向塞罕坝林场投入3.4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亿元,林场自筹0.99亿元。截至2009年底,林场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万m3,林木价值40多亿元,林木每年生长增加蓄积80万 m3,增值3亿元,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林场固定资产3亿多元,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152.9亿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44。
       2.生态效益。
       首先是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中国林科院2007年核算评估,塞罕坝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服务效益。
       3.社会效益。
       一是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取得重大社会影响,在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示范、生态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文明。
       塞罕坝精神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
       原塞罕坝精神:“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是在塞罕坝建场三十年之际,由熟知塞罕坝建设发展历程的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琨帮助总结提炼的。
       新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是现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于2010年6月在塞罕坝调研后,在原塞罕坝精神基础上凝练提升而成。
      习总书记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二、“塞罕坝”精神带来的启示——坚守的力量
       塞罕坝林场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几代林场职工的接力传承和艰苦奋斗。面对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塞罕坝林场全体职工不怨天尤人,不消极等待,顽强拼搏、坚持坚守、不懈努力,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孕育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质、充满活力的“塞罕坝精神”。无论是老一代塞罕坝林场职工的矢志不渝,还是新一代林场建设者的自强不息,都为新时期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能量、创造了新境界。无论从职工利益追求日益多元化的微观层面,还是从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的宏观层面,我们都有必要探究、读懂塞罕坝精神的时代价值。
       ——信念面前的坚守
       半个世纪来,塞罕坝建设者坚守着“誓将荒地变绿洲”的坚定信念,踏遍了塞罕坝每一片山地,每一座沙丘,因地制宜,攻坚克难,开启了在中国高寒沙地造林史上不断创造奇迹的历程。造林、管林,如果说建场初期,老一代塞罕坝职工的“战天斗地”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用的话,那么新一代林场职工的接力传承则体现了绿色产业发展方式的强大感召力;如果说创业时期塞罕坝职工的努力付出主要源于精神层面的驱动和指引,那么新一代塞罕坝职工的无怨无悔则是传承精神和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联合作用。“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某种角度看,塞罕坝林场的成就正是践行这一哲理的收获和成果。
       坚守信念,就要做到牢记使命。使命是奋斗的方向和动力,没有方向和动力的人生是迷茫的。使命感是人的内在的永恒的核心动力。一个人的使命感越是强烈,那么他的人生希望、工作激情与生活热情、人生责任感也就越强烈。有强烈使命感的人,是自觉的人,是奋斗的人,是百折不饶、任劳任怨、坚强不屈的人。我们的使命是什么?还记得十年前、二十年前或是三十年前自己的模样吗?是意气风发还是懵懵懂懂?不论何种状态,我相信那时的你一定是朝气蓬勃、充满想象和希望的,是敢于尝试、百折不挠的。我们有一部分职工是从建设单位转来过的,不少人都曾经有过野外施工的经历,“修路建桥”就是建设者的使命。高速公路施工单位,去的都是人迹罕至、道路不通的地方,住的是简易的临时房,夏天喂蚊子,冬天喂寒风,半月二十天回不了一次家,条件很艰苦,但也很有味道。很多年过去后,不少人还对曾经的工作生活还津津乐道,每次经过自己参与施工的路段都会无比自豪的指给别人:“看,这座桥就是我们建的”“看,这条路也是我们修的”。为什么现在条件好了,反而不如以前令人怀念了呢?因为“乱花渐欲迷人眼”,信息量越大、思想包袱越重、越容易失了初心。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经常性的“回头看”,理性分析,看看最初设定的任务目标有没有完成,总结一下工作生活中的得与失、成和败,看看是否偏离了轨迹,有没有改进的空间,想一想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坚守信念,就要有家国情怀。我希望公司每一名职工都要有崇高的追求,远大的目标,要认识到我们的奋斗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连接在一起的。每个人的价值观最终都应归于国家核心价值观之中。有人说了,我就是一普通老百姓,就一收费员,就一办公室员工,我能管好我自己就不错了。没问题呀,那就先管好自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接下来想想自己的父母妻儿,对父母是否孝顺恭敬,对子女是否以身作则。然后再想想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同宿舍舍友,有困难的时候能不能伸手帮一把?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亲人,帮助我们周围的人就是帮助我们的国家。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关怀祖国的前途。一个人连父母、家庭都不爱,爱天下未免缺乏真实感。现在我们再回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规范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到了,美好社会表述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会基本实现,那么建设目标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不是也就好实现了?当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所在公司发展了,对国家的贡献大了,国家的大事也就容易解决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与家人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两部发动机,为国家,也为自己和家人。
       ——时间面前的坚守
       塞罕坝林场之所以成功,塞罕坝精神之所以伟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55年,半个世纪的坚守,寒来暑往,塞罕坝人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事,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榜样。
       保尔柯察金有段关于生命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人的一生,想要做出点成绩很难,特别是我们这种工作,不属于高精尖产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管理模式比较固化,怎么做出成绩来?
       需要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的工作。
       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用时间去验证。
       勾践卧薪尝胆16载的故事告诉我们,复国需要长久的坚持。
       65岁的肯德基创始人1009次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成功需要长久的坚持。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创造奇迹需要长久的坚持。
       在我们的先人看来,美好的品行离不开坚守。久久为功,这四个看似笔画简单的汉字,却蕴含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执着。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写到“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不论是推翻一个旧社会,还是建设一个新社会,都需要长久的坚持。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浪费掉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珍惜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日复一日地坚持做好一件事、一项工作,当精力投入与时间投入达到峰值时,收获的必然是成功!这样的人生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回忆。
       ——困难面前的坚守
       在塞罕坝林场展馆的地窨子模型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下联是“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横批是“乐在其中”。这既是塞罕坝人与苦相伴、苦中有乐的真实写照,也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生动实践。“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从“六女上坝”的无悔选择,到望火楼夫妻几十年如一日的漫长守望,从爬冰卧雪石头缝里栽种树苗,到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修枝防虫,塞罕坝人身上处处彰显着苦干实干的精神底色。因为生存条件恶劣、缺医少药,坝上职工小病靠扛,扛不过去才送县医院,最早上坝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平均寿命只有52岁。因为没有学校,“老坝上”的下一代大多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职工子女中还没出过一个大学生。(我认识一个塞罕坝林厂的厂长,和我同龄。80年代毕业后分到了林场,从技术员干到场长,2014年调回厅里。家安在了围场,孩子也无法培养,非常不容易但也非常乐观。)尽管条件恶劣,塞罕坝建设者仍然坚守着“誓将荒地变绿洲”信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硬是把茫茫荒漠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
       目前,我公司进入企业发展的平台期和职工个人素质提升的瓶颈期。经过近20年的运营,公司各项工作平稳推进,职工业务熟练达到各项测评指标的临近值,想有新的突破困难重重。但是,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对如雨后春笋般新成立或改扩建的兄弟单位,我们是以英雄迟暮的尴尬还是行业标兵的姿态走下去?保津还能走多远???
       困难面前,我们需要职工们坚持艰苦奋斗。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艰苦奋斗存在一些片面理解,一提艰苦奋斗,就与吃野菜、穿草鞋等艰苦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这种对艰苦奋斗的片面理解使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当前生活条件好了,没必要艰苦奋斗了。艰苦奋斗是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之一,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乃至中华儿女都应长期坚持的良好品格。新的条件下,历史赋予艰苦奋斗新的内涵。结合保津公司实际,我们所说的艰苦奋斗是指身体和思想两个层面的艰苦奋斗。身体上的艰苦奋斗是要求同志们做到手脚勤快,思想上艰苦奋斗是希望同志们勤于思考。希望同志们在做到身体上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做到思想上艰苦奋斗,特别提倡同志们思想上艰苦奋斗。希望大家对工作不仅要尽力,更要尽心,尽力和尽心是有本质区别的。尽力做事只是完成工作,但尽心做事则能够高标准地做好工作,甚至是超额完成。
       公司在这方面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取得过几个项目的国家专利、著作权证,还有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在系统内进行推广。这些职工都是我们保津公司的英雄。时代呼唤英雄,保津更加迫切地需要英雄!希望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中多动手、勤思考,在稳定中思变,在模式化中创新,冲出公司发展平台期和个人素质提升瓶颈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希望同志们加强学习,不论是思想上的还是业务上的。现在的知识更替周期很快,知识的充电和素质的提高将会成为我们职工人生的保护伞。我们尊重有功劳的员工,在岗位设置中也会依据能力与责任心来选拔,让群众用雪亮的双眼,帮我们识英雄、重英雄!
      ——寂寞面前的坚守
       塞罕坝有一对夫妇,他们就是防火瞭望员刘军和齐淑艳,负责驻守望海楼。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每15分钟拿望远镜瞭望一次火情,做好记录,不管有无情况,都要向场部电话报告。晚上,他们再轮流值守。简单重复的工作,一干就是11年。夜晚,山上除了风声和野兽的叫声,还有两个人的呼吸声,静得令人害怕。夫妻之间的话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连吵架都没话说了,索性不吵了。把望远镜调到最大倍也望不到一个人影,他们养的一条大狗也在郁郁寡欢中寂寞地死去。长时间不跟外人接触,人的反应都会变慢。刘军去坝下参加同学聚会,站在路边看着斑马线,愣是不敢过。同学们见了面谈天说地,他一句话也插不上。就这种情况,刘军说起树还两眼放光“我父亲刘海云是‘老坝上’,他一辈子就干了种树这一件事。把父辈种下的树养好、护好、看管好,这是做儿子的责任。”
       高速公路是出了名的苦单位,选择了在高速工作就意味着与家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分别,意味着昼夜颠倒生物钟紊乱,意味安全风险……前不久公司组织参加首直艺术展演的职工集训,歇班的父亲带着两岁多的孩子从涿州赶来看望孩子妈妈,本以为十多天未见面的母子会上演一场催人泪下的情感大戏,谁知孩子只是淡淡的和妈妈打个了招呼就自己一边玩儿去了……是啊,孩子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带大的,跟母亲的感情淡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是我们一线职工的寂寞无奈。但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这种实际情况?以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去渡过这孤寂时光?是一味的自艾自怨、混沌度日?还是振奋精神、把对亲人的牵挂与亏欠化作昂扬的斗志,用自己的业绩让父母放心,让儿女自豪?作为机关部室人员,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辛苦工作在一线的兄弟姐妹提供更专业的保障、更暖心的服务?
       高速公路是出了名的富单位,不论是通行费收入还是工程项目支出,不论是办公条件还是费用保障,都是令不少人侧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文中,讲到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方面时指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我刚当干部时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这无疑是在告诫我们:当领导干部和负责一项工作的同志就应该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不该拿的利益一分一毫都不能拿。对于各种考验,我们要心怀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去对待,要耐得住寂寞。牢记“君子取之以道”。工程款虽多,是国家的,不能沾;通行费收入也多,还是国家的,不能沾;经办的工作,花的是集体的钱,不能沾……沾了,丢的不仅是理想信念,丢的更是做人的尊严,我们绝不允许堡垒从内部攻破,坚决反对道德的滑坡,庸俗的贪婪。
       ——情谊面前的坚守
       不论是夫妻间的相依相伴,还是同事间的同舟共济;不论是对命令的坚决执行,还是父子间的接力传承;不论是对树木的深情,还是对生态的保护,塞罕坝建设者都展现出了深沉浓烈的“情谊”。
       情谊无价,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成功,必须靠自己努力,要靠自己所在的团队的团结协作。老生常谈,这里还想跟大家说说“团队”这个词。公司今年五月份的拓展训练,大家喊的最多的就是“团队”这两个字。何谓“团队”?名词解释为“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实现的是共同目标,获益的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电影《战狼2》引发的民族自豪感是吴京一个人带来的吗?不,是危急时刻强大祖国给予她的人民最安稳的保护的剧情带来的。我们有了自己制造的航母、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世界第一的高铁,等等,这些让中国人的自信心强大到“爆棚”的成就,是中国这个大团队取得的成绩,是各个领域共同努力的成果。不要小瞧自己的力量,只要做好了该做的事情,你的团队将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至关重要的。10月10日,交投党办知会公司党群部,保津党委党建云平台活跃度在河北排第四名,这说明公司每一个党员都在努力,共同托起了保津公司这个大家庭。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我们的集体太需要这样的一种精神了!一个团队,不管谁胜利了,都是大家的胜利,应当一起庆祝;不管谁失败了,都是大家的失败,应当拼死去救,这才是一个团队的应有的情义。我们一定要搞好团结,搞好协作,团结出业绩,团结出干部,要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对待同志,不要总看缺点,要多看优点,不要求全责备。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当然,对于道德品质上有缺失的我们是不能容忍的。同事间,提倡开展“自我批评”,因为互相批评不好掌握“火候”,火药味过浓容易造成队伍之间的矛盾,过淡流于形式不如不说,所以大家要“日三省吾身”,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有想法或意见要当面提,事实求是,公正客观,就事论事。绝对不能坐壁观望,特别反对煽风点火、背后拆台。
       公司的决策要考虑大局安排和集体利益,不一定能满足每个人的心理期望,需要同志们的理解与宽容。只有相互理解与宽容,才会使我们的集体越来越完美、决策越来越合理。希望我们的职工胸怀大局、眼光长远,希望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保津建设的更加美好。也希望每位职工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你的工作、感恩你的父母、同事、单位,发扬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努力奋斗!
       我们有500多名可爱的职工,今天是利益共同体,明天是命运共同体,当我们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时,我们的集体抗击风雨的能力就会增强,就不会被时代淘汰、被消亡,就会向行业一流靠拢!既然已经为保津献出了青春,那就毫不犹豫的坚守,发愤图强,用广阔的胸襟和纵横四海八荒的本领,拥抱你的事业,收获出类拔萃的职业生涯,享受奋斗的人生!
 
党建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