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娶 亲

更新时间:2023-11-20 09:19:59点击次数:234次

作者:门春棉   字数:2335 

少年时代曾看过一部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主人公至尊宝虽历尽劫难,但仍和紫霞仙子未成眷属,令人惋惜,故事充满了魔幻色彩,堪称经典,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说起娶亲,在我记忆深处一直保存着小时候家乡娶亲的热闹景象,而且在今天讲究效率和物质的当下,不但未曾模糊,反而变得愈发清晰。有人说这是一种怀旧,是一种乡土情结,也许吧,但谁让我喜欢呢,因此仍不时把它从记忆里翻出回味一番。

记忆中家乡的娶亲场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族中男女老少齐动手、街坊邻居共帮忙,正如古人说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般喜庆、高兴,而整个过程从开始准备到把新娘子娶进门,大概要三天时间或更长。

头一天,族里的男男女女自发来到娶亲的同族人家里,女人们帮忙做被褥、洗菜、洗碗、蒸馒头、打扫庭院、布置婚房;男人们则帮忙将猪、鸡、鱼等食材杀洗干净,到街坊邻居家里借喜宴用的锅碗瓢盆、八仙桌、椅子、炕桌、酒壶、茶壶等物品,一时间,屋子里、院子里、胡同里尽是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人影,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家中管事的长辈则邀请新娘一方的管事,一起商议娶亲的一些具体事项,如新郎什么时辰出发接亲、新娘什么时辰上车下车、接亲马车数量、流水席安排、接送亲人员安排、娶亲当天具体流程、礼单等等。午后,则安排马车装上整片猪肉、挂面、数笸箩馒头和点心,或盖上红布或绑上红绳,由小孩子押车给新娘家送去,我们那里管此叫“抬食箩”,而这也是小孩子们最喜欢参与的事,想想,躺在铺着崭新垫子的马车里,面对苍穹,嘴里塞满从点心包里抠出来的各种美味糕点,吃着、笑着那叫一个惬意,也曾真心希望马车走慢些,再走慢些……

接下来的一天,提前请好的同村或同族的负责酒席掌勺的厨师一早儿就来了,对各种食材进行加工:切菜、炸丸子、炸酥肉、炖肉、蒸碗……。其中尤以蒸碗最是难忘,这里说的蒸碗又叫“八大碗”,相传是起源于汉、唐时期颇具地方特色的菜肴,四个荤菜四个素菜,主要有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海带、粉条、豆腐、醋白菜(萝卜),荤菜先煮后蒸,从准备到上桌吃到嘴里,耗时将近两天,制作工艺繁杂,肥而不腻,广受一众老饕们的欢迎。院子里烧菜、炖肉散发出的香味随着炊烟飘到很远的地方,闻之让人垂涎。每当此时也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毕竟一年中像这样有好吃的、好玩儿的、热闹的日子并不多见,而这或许也是我仍能记忆犹新的原因吧。而那种一家人为了幸福而忙碌、张罗的情景,是每一个经历过现实摔打锤炼的人心中始终无法忘怀的人间烟火,在你看不清前路的时候给予你指引,温暖着你继续前行。

娶亲当日,依照既定安排,早上四、五点钟负责迎亲的大嫂子、小婶婶、赶车的师傅就已到齐,一大碗由肉丁、油脂丁、炸豆腐丁、黄花菜、黄豆芽、香菜丁等为浇头的热腾腾的打卤面下肚后,迎亲的队伍在唢呐、鞭炮声中排开全部队伍,雄赳赳的出发了。一溜儿带蓬的马车,马头上系着大红的缨花,车厢上支着由红布覆盖的车篷,车厢里铺着簇新的红色褥子,就连赶车的马鞭梢上也系上了红色的穗子。新郎身披大红花,骑在同样从头到尾装饰喜庆的高头大马上,走在娶亲队伍的最前方,吹吹打打声中奔着新娘家而去,就像去参加状元考试,又像是去开启自己最精彩的人生。新娘子接回来后,招待新娘子娘家人的酒席第一时间开席了,女眷们一般在正房卧室炕上摆放的炕桌上吃席。听长辈们说,能上炕用饭的客人是最尊贵的。男客人则在正房堂屋就座,由男方安排族中有身份地位的人作陪,规矩是不喝倒几个显不出对客人的尊重。

上午十点左右,四里八乡赶来贺喜的亲戚朋友陆续到齐,此时的小院里屋檐下挂满亲友们送来的喜幛、衣料、大红的被面,处处呈现出一片喜庆的景象。在婚礼司仪的主持下,大家聚集到正房当院,新郎、新娘在亲戚朋友的面前拜过天地、父母后,从家中最年长、辈分最高的长辈开始举行磕头认亲仪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是每一位新娘的“噩梦”。每当司仪高声喊出“给你×××亲戚磕一个”时,总会引起观礼人群善意的哄笑,若此时新娘子表现出脸红、羞涩等模样,则这样的善意哄笑会更加剧烈。一些婆家的辈分高的“小婶婶”、“小奶奶”出于恶作剧,则会说一些诸如“没看到,再磕一个”、“不行,没诚意再磕一个”,或是直接绕到新娘子身后,突然用手按着新娘子磕头,引起更加大声地哄笑声,一时间娶亲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也有些新娘子因为脸皮薄,在认亲仪式没有进行完的情况下趁不注意,红着脸跑回屋里的,更是让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爆发出哄堂大笑声。

仪式结束后,招待赶来祝贺亲朋的酒席开始了,十二个凉菜、十二个热菜流水般端上桌,觥筹交错间有划拳的,有说老虎、鸡、棒子、虫的,很是热闹;酒菜撤下后,紧接着蒸碗、馒头、米饭、汤等陆续上桌,娶亲的流程到此也接近尾声,在我的印象中酒席一般能吃到掌灯,也有的到深夜方散。

热闹非凡的婚宴结束后已是黄昏,夕阳余晖、满院挂的喜幛、满地的鞭炮屑和飘荡着酒肉香气的小院门口,主人家乐呵呵送着三三两两的客人,看着亲朋好友一波一波渐渐远去。剩下的是自家人,他们把正席吃剩的饭菜统统折在大盆中,分成几份由主人家挨家挨户送给邻居们,那个年代能收到婚宴大席的折箩菜是很高兴的,邻居们都乐意接受这些美味,也是对幸福和快乐的分享吧!

电影里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娶亲故事凄美、浪漫,因为充满艺术气息而显得虚幻,这或许是一部分人心中对爱情与责任的定义。而家乡喜庆、热闹的娶亲场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上演着,充满着普通人的真实,或许会因为时间的更替而有所改变,但永远不变的是人们对新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那浓浓的亲情、乡土情节,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我想这也是我将其珍藏在内心深处并不时泛起波澜的重要原因吧,如果也给这份情感加上一个期限,我会毫不犹豫的说——一万年                  

原创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