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行风建设

行风简报2012-2

更新时间:2012-10-11 00:00:00点击次数:1348次
河北保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政风行风工作
简  报
 
2
〈总第88期〉
 
 
保津公司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公司两项研究课题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3月10日由省交通运输厅在石家庄组织召开了《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治理研究》和《新建高速公路施工与运营高速公路交叉处最佳交通与安全组织研究》两项成果技术鉴定会。鉴定会上,项目负责人孟繁宏高级工程师向鉴定委员会专家汇报了两个项目的总体工作情况,专家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汇报,经质疑和讨论后,一致同意两项成果通过鉴定。
鉴定意见认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治理”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成果包括:运用曲线回归法分析了保津高速公路徐水互通的设计指标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得出了回归模型,并运用回归模型确定了相应技术指标的取值范围;通过分析,找出了高速公路互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增加相应安全设施等治理措施,降低了高速公路互通的事故发生率;本课题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事故多发的成因,提出了相关治理对策,对治理类似的公路事故黑点具有指导意义。
意见指出,“新建高速公路施工与运营高速公路交叉处最佳交通与安全组织”研究成果对改善高速公路交叉施工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成果包括:通过跨越保津高速公路新建枢纽互通施工期间的交通流特点及其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的分析,找出了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上述枢纽互通交通组织和运营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新建高速公路与运营高速公路交叉施工交通与安全组织方案的最佳设计方法及技术措施,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通过研究建立了交通组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建高速公路与运营高速公路交叉施工交通组织综合评价模型,验证了利用未来匝道作为临时通道疏导交通流的交通组织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提高该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从“全省倒数第一”到“养护排头兵”
——保津高速公路积极推进黑白战略实现多赢
题记:
2010年,一项获得“河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交通技术,在保津、京沪高速公路得到广泛运用;2012年,一项路面技术被写进了《养护指南》,作为河北高速标准化施工中的重要规范,拟在全系统推广;近年来,在云南的昆明至丽江高速公路,在内蒙古的包头高速公路,同一项技术成为当地工程师养护道路的首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河北保津高速公路经过3年的沉降观测,6年的跟踪观察,5次定期检测分析,最终突破性地提出了复合式路面结构,黑白混合技术在道路养护上的创新,从根本上攻克了软基高速公路病害难题。日前,记者走近保津高速公路一线,深入了解技术创新的内容和成效,感受实施黑白战略所带来的崭新气象。
 “整整削减了50%的养护成本,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摩挲着办公桌上厚厚的项目资料,保津高速公路总工程师孟繁宏充满感情地说:“求索,失败,再尝试,复合路面技术日臻成熟,时至今日,黑白战略的实施使我们的养护水平大幅度提升,在质量、效率、成本多个方面实现共赢!”
倒数第一排头兵
3月20日,在保津高速的会议室里,记者的采访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一个身影冲了进来,把门撞得咣当一声。
“93.7,咱们在同期完工的路中排第二!”这个气喘吁吁的工程师一进门就大声说道。听到这个消息,孟繁宏猛地站起,拳头在空中重重挥了一下说:“好,有技术支撑,就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应用这项技术的成功,我们的道路指标就能一直处于高位!”
原来,全省高速公路每年12月都要进行公路技术状况指数检测,次年出结果,进行全省大排名。新出的结果是2011年度保津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而早在2010年保津高速就以94.7的指数在全省同期完成的高速公路排名中位列榜首,连续两年的高标准技术状况指数,使保津成为高速公路养护领域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看着面前兴高采烈的两位工程师,记者怎样也想不到,这条已运营13年的老路技术指标竟然衰减不多,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现在的“佼佼者”曾经也是“落后生”。在2006年的道路检测中,保津高速排名倒数第一。
保津高速公路全长 104.95公里,1999年12月全线通车,是一条通港之路,也是一条运煤大通道,2006年,双向日均车流量达到3万辆,重载车比例较高,车辆多从山西往天津港运煤,在唐山、邯郸两地间运输矿料和钢材。长期超负荷的碾压使保津路不堪重负,加上地处白洋淀滞洪区属洪积性软基区,这些因素都造成道路病害频发。
“当时的情况已经非常困难了。”在孟繁宏提供的照片史料中,黑色的沥青路面上,四处蔓延的网状裂缝触目惊心,软基病害造成了路基下沉、桥头跳车、路面破损、路基滑坡等众多病害。据技术人员回忆,2003年时全线道路开裂病害就达到70公里,严重的纵缝开裂达到8cm,高差10?。在当时的老司机中,曾流传着一个谚语:“走保津,不瞌睡”。原因就在于道路病害多,颠簸不断,造成司机不会打盹。
道路事故率高,舒适度低,车流量下来了,效益也差了,养护资金短缺了,道路病害更严重了。一个道路病害的恶性循环正在形成。保津高速养护部门经过使用改性沥青灌缝、ATB挖补维修、常规挖补换填维修。有的刚维修完两个月的路段又发生损坏。
什么原因,怎么治理?成为摆在保津高速全体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破旧日记本成百宝箱
 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难题,保津高速坚持科技强交,结合工作实际,着力依靠研发实践实用技术来冲破发展困局。从2003年开始,立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最终发现造成保津高速公路损坏的原因是地下软基、超限车的荷载使半刚性结构的路基承受不了,高填土和荷载的强度要求而发生结构层的损坏。
 沥青路面造价较高,易出现车辙、龟裂等问题;水泥路面舒适度较低,不易进行维修,能否寻求一种科学组合,使其形成互补?在技术上解决软基上路面荷载力不足的问题。
 2006年保津路在罩面工程中应用什么技术能够治理保津路的病害,当时国内、国际没有成功的先例。经过几次研究,保津公司决定采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治理。经过三年的治理,损坏路段得到了有效地恢复。2010年12月对挖补罩面路段进行了验收,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达到了96.5分,评价为优良工程。
 保津高速的道路质量翻身仗打得异常艰苦。整个技术项目的研究、检测、分析、实践,共动用机械设备800套,实验数据1.6万个,5个专业施工单位、2000多人参与维修。
 保津高速霸州养护工区主任赵健,曾经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闻听要介绍养护技术,他从书柜中取出了3本破旧不堪的日记簿,没有封皮,纸张全被翻看得起了毛边,在那里面,还夹杂着数十张不同大小、不同纸质的表格、示意图、剪报等。
 “这是我的日记,”赵健指着这几乎有20多万字的本子,说道:“从我参与这个技术项目就开始记录了,当时我们搞了4个试验段,就考虑怎么处理这个软基病害,每天一记,把干了什么、有什么收获都写上。”
 记者随意打开一页,上面用蓝色圆珠笔这写着:10月8日,晴,星期一。桥底、桥台灌注:3223.2米乘以165的单价等于531828元。11月3日,多云,星期五。上午到路上布置新增K27搭板,安排补搭板路面和急流槽收尾工作。
 一笔笔账目,一项项工程,每一份资料,每一个数字都清晰地记录了下来。“有了好点子,好文章,我得存着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到项目上了。”赵健把日记本小心翼翼地放了起来说,“这可是百宝箱,现在很多工程师还得从这里面扒拉数据,学习经验呢。”
 站在保津高速的路线图前,赵健指着红色的标线说:“105公里的高速,双幅210公里,我们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每年要走三次,哪里有病害,我们心里有数,这样在科技研发时才专业,才有发言权。”
 在三年的维修罩面工作中,参与工程的技术人员不分日夜,吃住在工地。为了保证有效工期,他们经常是早上4点起来,划定挖补的工作面。三年的施工期当中他们没有节假日,坚守在工地,这些技术人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经常晚上回到驻地顾不上洗澡,躺倒就睡。第二天一大早就又活跃在工地上,有时为了核准一个数据,跑一百多公里到现场复合,现在保津路三期应用复合路面技术治理路段,达到了新建路标准,年维修费用不足过去的5%。
算盘打起来  成本降下去
在通往廊沧高速胜芳互通口附近,记者看到了保津高速复合路面技术治理项目最初的试验段,平坦如砥的路面上没有任何病害,重型车辆呼啸而过,8年来,这一段的技术指标几乎没有衰减。
“从以往的半刚性结构变成了刚性结构。”保津路的技术人员这样概括复合路面技术的效果。抽出一张白纸,他给记者解释这个技术的原理:在软基上用水泥混凝土搭建了一个桥,把原来作用在一个点上的压力均分到面上,形成了多个支点,桥面上铺设沥青,使软基的变化不直接作用于路面。“这就好比在沙子上铺设了钢板,走得稳了,病害也少了。”
混凝土强度提高,道路整体性能提升。水泥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强,荷载扩散范围广,而沥青混凝土则提高行车舒适性,提高了路面整体承载能力。复合路面技术运用后,混凝土强度可以提高4倍。
道路使用寿命延长,达到长寿命标准。与普通沥青路相比,复合路面寿命上限由15年延长至20年以上,其中无论是否维护,服务年限指标将大大增加。
材料成本降低。工程技术人员算了这样一笔账,通过复合路面技术,原有的部分沥青构成部分将被水泥混凝土代替,材料费将至少降低一倍。经过测算,采用通常的手法进行软基道路病害治理,每平米造价为639.65元;采用新技术造价约为每平米282.09元。每平米造价将缩减50%多。
养护成本降低。在保津高速公路,普通路面的维修每年要7千万,甚至过亿,而采用复合路面技术后,2011年道路维护费用仅仅3千万。保津高速专项养护工程部刘军锋介绍,过去有了问题就要大挖大补,甚至要挖基层,现在采用新技术维修后的路段只需要正常维修即可。保津路的三年罩面工程中节省投资1.28亿,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
养护周期延长,工程量降低。保津公司副总经理徐兆华介绍,据测算,复合路面技术的采用可延长道路养护周期60%,从5年一中修发展为8年;同时,以往每次维护要挖补4层近40公分,现在不发生病害的情况下,只需要铺设4公分表面层即可。
“是啊,中间层的水泥混凝土可以实时控制,批量生产了。”赵健补充说,施工中的安全、质量、进度都能随着新技术采用得到有力保障。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