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行风建设

政风行风工作简报总第60期

更新时间:2009-10-26 00:00:00点击次数:2864次
河北保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政风行风工作

     

第  10  期
〈 总第60期 〉
 
保津公司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题记:少女背井离乡误入传销组织,后又艰难逃脱,在身无分文、孤独无助、徒步寻找家乡的路途中,被好心人收留并多方联系到其家人,将她安全送回家乡。这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剧情,却真实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女孩将一封饱含泪水的感谢信寄给了省交通厅领导,再次表达了对帮助过她的保津高速冀津站的叔叔阿姨的感激之情。刁厚枝纪检专员、杨国华副厅长专门作出批示,高管局刘振维副局长、赵智明副局长也分别作出批示,对我系统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看似偶然的事例,却蕴涵着必然的哲理,这是高速职工全心全意为车户服务的工作宗旨的体现,是保津高速延伸职业文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结果。
 
爱心撒满保津路
 
    真爱是一条不涸的河流,前浪奔涌后浪迭起,她旺盛不衰的生命来自流淌,来自涓涓细流的凝聚与汇集。在保津高速冀津收费站,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她们被过往司机誉为“爱的使者”,她们六年如一日资助家境贫困的儿童,她们帮助司机排忧解难,扶危济困救助老弱病残,用真挚的爱心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延伸服务 爱心浇灌文明花
    位于保津高速东端的冀津站,因西据河北东扼天津,素有“河北东大门”之称,担负着繁重的收费任务和形象建设任务。冀津站自06年起,开展了“给司机一个家”的行动。站内为司机们准备了一间休息室,免费提供热水,食堂还为司机提供一日三餐的可口饭菜,让需要帮助的司机们能有一个如家般温暖的休息之所,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几年来,冀津站共接待受困司机100多名,收到锦旗20余面,感谢信50余封。
    “对于一个跑长途的司机来说,刹车失灵遭遇车祸是不幸的,但得到了你们的舍身救助避免了车毁人亡的惨剧我又是幸运的,我感谢冀津站的领导和职工,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冀津站收到的众多感谢信中的一封。
    其实,感动的瞬间并不一定用文字和语言来定格,近日冀津站职工帮助八位聋哑老人圆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大爱无言之歌。7月4日清早,四辆机动三轮摩托车从天津高速方向驶来,进入冀津站东广场后直接开进了收费车道。正在值班的班长张军和于建民发现此情况后,急忙上前让三轮车退出车道,停靠在安全地带。三轮车上共有8位花甲老人,待张军向他们说明高速公路严禁摩托车行驶时,几个人一脸茫然,然后咿咿呀呀的用手比划起来。这时张军才明白,原来这几位是聋哑残疾人,因为双方无法交流,彼此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在一旁的副班长于建民急忙拿来纸笔,写道:高速公路禁止三轮车行驶,你们这样太危险!你们从哪来,要去哪里?看到字条后,其中一位识字的老人拿起笔写了起来。就这样,一张张字条在老人和冀津站职工手中传递着。
    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三轮车本身就是新鲜事,再加上几位老人和我站工作人员用纸条传递信息,更加引起了司机的好奇,不少人停下车来驻足观望,对工作人员的耐心服务纷纷称赞起来。通过了解得知,他们是四对夫妻,家住天津市,都已经60多岁了,因为身体残疾没有出过远门。辛苦了一辈子,晚年时想出门开开眼界,四对夫妻便商量好,自驾摩托车结伴到白洋淀去旅游。他们出了天津市区后,看到有一条路既平坦、宽敞,而且车辆还少,就从天津外环上了津富高速,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高速公路,更不知道高速公路有限行要求。
    张军想到:如果让老人原路返回,高速公路上行车太危险,如果引领他们从附近国道转回天津,那么又会让老人们留下终身遗憾。怎么才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看到老人们满怀期待和信任的目光,张军和于建民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帮老人达成心愿。想到做到,张军和于建民因家住雄县对地方路比较熟悉,他们凭借自己掌握的路线知识,绘制了一张从杨芬港镇通往容城县白洋淀景区的路线图,并对路况进行了详细的标注,还把路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写在纸上。就这样,当一张饱含着冀津人爱心的路线图呈现在几位老人眼前的时候,老人们眼含热泪,连连鞠躬。为保证老人的安全,张军和收费员杨增辉又护送他们到杨芬港收费站下道后才一一惜别。第二天,张军和于建民接到老人们委托别人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到:他们已平安到达白洋淀,看到了美丽的华北明珠,欣赏到了含苞待放的荷花,谢谢冀津站的职工们,帮他们了却了一桩心愿。
排忧解难 爱心点亮回家路
    “微凉的风吹着我凌乱的头发/茫然无措折磨我沉重的步伐/突然看见暗夜里温暖的灯光/回家的渴望让我热泪满眶……”无论是文中开头提到的少女芦丽云,还是小男孩赵泽恩,失智老人张士林,他们都可能没有听过歌手王杰演绎的这首《回家》,但当他们孤独的行走在陌生的路上,是冀津站温暖的灯光,是职工们爱的力量,让他们凄凉的心再次燃起回家的希望之火。
    2009年4月,十六岁的山西男孩赵泽恩因沉迷网络与父母发生争执,负气离家出走。游荡几天后用仅剩的钱买了一张去往天津的车票找一个网友。不想从没出过远门的他在保津路霸州服务区上厕所时被汽车落在了服务区,在徒步跋涉几十公里后,被冀津站职工发现并收留了他。考虑到小泽恩思想正是不成熟时期,如若不及时通知其家人,一旦因此走入社会,被坏人教唆,误入歧途,将毁了孩子的一生。职工们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更是不厌其烦的劝导鼓励他。心与心的交流终于打消了小泽恩的顾虑,他主动与家人联系,一个迷途的少年,在与家人团聚的时候,叛逆的心也回归了阳光。
    年届七十的张士林老人,家住天津市区,早年因工伤导致大脑受损,神志时而清楚时而混乱。今年6月的一天,他又趁家人不备溜出了家门。这一走就是两天,正待家人寻遍天津的大街小巷都没有找到他时,冀津站的一个电话,让一家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原来,站领导根据老人身上唯一携带的一张身份证复印件,通过114查询,联系到当地派出所,后又经多方渠道联系到老人的女儿。两天的朝夕相处,老人对悉心照顾他的职工们产生了深深的依赖,职工们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不离左右。老人的亲属到冀津站来接他了,看到自己的家人,老人如梦初醒激动的象孩子一样扑进亲人的怀里,哭着诉说几天来的经历,指着冀津站工作人员不停地说:“他们都是大好人,最好的人啊!”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有因失恋欲自杀被职工们解救的女青年,有遭歹徒绑架在拐卖的路上被职工们救下的少女,有不堪忍受黑心老板虐待逃亡路上被职工们收留的三名童工。出于保护当事人的原因,在这里不便提到她们的名字描述详细过程,但一件件真实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向社会展示了高速公路在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通行环境的同时,也用爱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点亮了一盏永不明灭的灯。
达济天下 爱心报效社会情
    翻开冀津站的历史,从捐款三万多元为西部缺水地区捐建“母亲水窖”,到资助贫困失学儿童,为灾区捐款捐物等,无处不彰显着乐善好施的民族精神。
    自08年起,冀津站职工又把眼光投向了更需要社会关爱的农民工身上,前后两次为农民工捐献图书,共计300余册,影碟60余张,这些书籍和影碟通过上级部门送到了农民工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冀津人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让贫困插上爱的翅膀”是冀津站春蕾计划的主题,自2004年起冀津站便启动了“春蕾救助”计划。几年来,一直资助当地许家堡小学贫困生崔丽萍,使其顺利完成小学学业。
    今年,冀津站又资助了当地许家堡小学三年级女生许月明。许月明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抚养三个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冀津站职工的帮助下,孩子重展笑颜,幸福快乐的成长。6月中旬,职工们捐钱购买了书包、文具和衣服再次到当地许家堡小学看望小月明,小月明接过赠送的物品露出了开心的微笑,表示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感谢收费站叔叔、阿姨们的关心和爱护。
    一个个公益活动,一次次亲情救助,涌动的是爱心,传播的是文明,彰显的是保津高速文化的人文关怀,更体现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济世精神。
善小而为,聚沙成塔。这就是保津高速的员工,她们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没有辞藻华丽的诗篇,她们甚至是平凡的,汇聚到人潮中没有丝毫的不同。但一经穿上这身制服,走上工作岗位,她们就是爱的使者,凭借一颗颗真诚善良的爱心,以优质快捷的服务、文明高效的作风,博爱宽广的胸怀,唱响了河北高速公路又快又好发展的赞歌。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