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前沿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前沿

从杨芬港站查获假“绿通”车

更新时间:2008-10-28 00:00:00点击次数:1597次
   2008年10月1日,16时30分左右,一辆盖着帆布的大型货车驶入杨芬港收费车道,司机递给收费员通行卡的同时说:“我的车是拉蔬菜的”。收费员马上通知张新亮班长“验货”,班长跟随司机来到车厢后部(只有后面能打开),司机将帆布扒开一道小缝,露出了一大包新鲜蔬菜,细心的班长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这车不像是拉蔬菜的。马上询问收费员该车吨位,上道口等信息。结果该车50多吨,从临漳上道。这样班长更相信自己的判断没错,肯定是弄虚作假的。于是要求司机将车尾的帆布全部拉开,司机以“赶时间”、“打不开”等借口为由,拒不合作。但在班长的婉言要求下,司机感觉实在是无法蒙混过关了。最后不得不承认拉的是焦炭,并按规定缴纳了通行费。
   班长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责任心,为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固然应该受到表扬,但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绿通”管理的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假“绿通”车的一些基本特征,“绿通”车的查验登记等。
   自国家出台进一步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畅通后,保津高速公路认真贯彻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全力服务“三农”,鲜活农产品运输效率明显提高。而一些不法的司机开始利用法律、法规钻空子,靠弄虚作假等不法手段达到偷逃通行费的目的。这不仅扰乱了货运市场的公平性,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我们公司的合法利益。如何加强“绿色通道”的管理,既保证鲜活农产品车辆安全、快速通过收费站,又防止假冒鲜活农产品车辆鱼目混珠,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讨的重要课题。
   首先,假“绿通”车的几个基本特征,我归纳了以下几点:第一、由于装载的不是农产品,假“绿通”车的吨位都比较高,超限比例都比较大。第二、装载的农产品是否为上道口当地所出产,一般运输农产品的车辆都是去产地装货。第三、上道口与下道口距离很远的“绿通”车作假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第四、询问“绿通”车司机时,神色较慌乱的或者主动与收费员套近乎的,作假的可能性也较大,毕竟心中有鬼,心虚。
   只要符合以上四点中的一点或几点的,十有八九是假的“绿通”车,收费员就应该提高警惕认真查验了。
   其次,“绿通”车的查验登记也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第一、查验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于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一律由收费站工作人员根据装载的货物进行现场判断。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遇到一些困难,一些密封车箱、冷藏车,根本无法对其装运货物进行检查。有些车辆还在车顶铺压着帆布,收费员查验时不能直接肉眼辨认,有些冷藏车辆用严实棉被包裹多层,必须花费一定时间正确判断。还有一些车所载货物是否属于鲜活农产品的范畴,司机与收费员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例如,干辣椒是否是属于“绿通”范畴,活狗是否属于家畜等等),所有这些在处理程序上,直接导致了车道通行效率的下降,同时也极易造成收费站口的堵塞和车辆的滞留。并且有些车辆不按照指定的“绿色专用通道”通行,或拒不接受查验。第二、处罚难(不处罚)。对于那些被查出来的假“绿通”车,只是按规定缴纳通行费即可通行。不对司机做任何处罚,这就更助长了那些不法司机的嚣张气焰。不只是“绿通”,包括前一段时间的“抗震救灾”车,也有不少的“李鬼”,明明拉的不是救灾物资,不知“神通广大”的司机从哪里弄来的什么“特别通行证”、“抗震救灾车”一些所谓的证明,硬说是抗震救灾的,要求免费。收费员根本无法鉴别真伪,就算是假的,我们不具有执法权,无权下结论。 “逮住就逮住,反正不罚款,交了钱就让走,万一逮不住,就省下一大笔钱”,不法司机们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第三、特殊情况处理难。随着收费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何正确、快速地处理特殊情况成为收费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部分收费员对待处理特殊情况的方法欠缺,完全依赖于班长、监控员、站长,影响了车辆的通行效率。此外,最感到棘手的是,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问题,经常在收费站引发各种各样的纠纷、扯皮,有时甚至群体堵塞车道,严重干扰收费环境。
   因此,对于“绿通”的管理,是不是可以:1、发放宣传单,做好宣传工作;2、完善内部管理,加大假“绿通”车辆的识别,建立黑名单数据库系统,对屡次逃缴通行费的车辆起到震慑作用,有效遏制假“绿通”车二次逃费行为;3、加大处罚力度,对假“绿通”处以两倍罚款等等。希望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出台有关法规性文件,增强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处罚上有法可依。
 
杨芬港收费站   彭炜龙
公司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