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老房子

更新时间:2013-05-23 00:00:00点击次数:624次
作者:范永恒     字数:1365
    2012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远离故乡的我在老乡聊天室,看到了一副油画。
    画面上,是雪后的北方农村,一座孤零零的农村老式土坯房屋,三几颗光秃秃的树枝,堆放着的玉米杆,还有那个年代的土墙!
    我被这幅油画打动了,聊出的第一句话就是:
    “哇!!!!!!!!!!!”
    “这是俺家的老房子啊”
    的确,油画中的场景,实实在在很像我家的老房子!我就是在这样的老房子出生,在这样的老房子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在这样的老房子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最终从这样的老房子走进大学,开始了我现有的人生之旅。
    那时候,我家周边全是乡邻,一家紧挨一家,吃饭时人们端着饭碗,不约而同的走出家门、来到屋外的大皂角树下,或蹲着,或坐在石头上,一边吃饭、一边海阔天空的聊天,孩子们嬉嬉闹闹穿梭其中,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特别温馨。
    最初的老房子是草棚房屋,屋顶是用稻草苫盖的,每年秋季都需要覆盖新的稻草,这样一来,稻草层越来越厚,房屋坡度越来越大。父亲每次在房顶苫盖新稻草时,母亲总是提心吊胆的在地上再三叮咛“小心!小心!”但草棚房还是经常漏雨。大约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期,大哥当兵所在的部队,给我们当地政府发来了信函,请求政府对我家修房予以照顾。在那个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物资紧缺,政府从照顾军属的角度,给我家特批了修房用的木料和瓦片;在西安工作的叔父,帮我家搞到了水泥,随后,一座不知道多少年的草棚房,变成了我们村里数一数二的大瓦房。瓦房的主体是土墙,勤劳智慧的父亲,在劳动之余,自己动手,用沙子和水泥灌注了一些水泥板(类似于现在的瓷砖),贴在经受雨水最多的面墙上。水泥板上,父亲写下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人勤肚饱,身体要好”......
    老房子紧靠黄土高原,特别让人担忧的是,一到夏秋雨季容易爆发洪水,洪水从屋后高高的黄土高原上一泻而下,很容易造成滑坡,导致房屋倒塌,危及人身安全。记得小的时候,遇到雨天,父亲就会告诫我们:晚上睡觉不要脱衣服!当地政府也将这里划为“危险区”,优先审批宅基地,动员群众搬迁。到八十年代初中期,这里几乎全部搬迁完毕,现在剩下的,就是我家一座孤零零的老房子——那是我的父母,留给在外工作的我和我大哥的唯一遗产。
    这,就是我的根,就是我魂牵梦绕、永远难以忘怀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聊天中,自己与同样喜欢这幅油画的“竞拍者”进行了沟通,取得了他的理解与让步;与远在故乡的油画作者进行了交流,他承诺把油画给我留着。聊友“太兴居士”看到我们的聊天后,欣然赋诗一首:
“高山流水唱到今,子期伯牙遇知音,怀旧最是老房子,打动多少故乡人!”
     聊天之后,曾几次回过西安,但因女儿结婚等事务较多以及经济原因,自己迟迟没有约见马老师。直到今年“五一”回西安前,才与马老师进行了联系,得知油画依然被马老师保存着。
    回家之后,自己将油画一事告诉了夫人和女儿,得到了她们的理解和支持。
    2013年5月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家3人去了马老师家,终于见到了油画《老房子》的真迹。热情的马老师,亲自开车将我们送回家,并共同商议确定了挂油画的地方。
    我虽然离开老家30多年了,虽然现在住进了高楼大厦,但是,我永远深深怀念的,依旧是我的老家,依旧是那段难忘的岁月。《老房子》不仅仅是一幅画,她是我生命的烙印,是我人生根的所在。
    现在,《老房子》就挂在我家的书房里。或许,她将伴随我终生!
编辑:袁亚静
原创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