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闲话七夕

更新时间:2010-08-19 00:00:00点击次数:1086次
作者:于彦斌   字数:846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每当七夕总是会想起宋代词人秦观的这一首《鹊桥仙》,也总是被词中那种凄美而又充满希望的意境所感染,也正因为这首词让我记住了“七夕”记住了牛郎、织女。
     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的隔河相望后,一夕相会,我想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其中相见时一定会充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景,分别时后也一定会有“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瞬间。聚”和“散”在这一刻竟被表现的如此凄婉动人,如此感人至深。“聚”虽然短暂但距离产生美,因为短暂所以刻骨铭心,“散”虽然漫长,但也不乏希望,用“聚散两依依”来形容最是恰当不过。
   在世界上,最先研究牛郎织女故事传说的是法国人高延。1886年,法国人高延在他的书中对牛郎织女与七夕风俗展开论述。在100多年前的这篇文献中,高延认为牛郎织女故事的亮点是一见面就相爱了。这种臆想和法国浪漫情感的氛围相吻合,却和故事的本意背道而驰。即使如此,也没有影响牛郎织女故事在法国的传播。2009年8月,顶着“牛郎织女”的耀眼光环和不朽的号召力,国内作家尹丽川现代版的《牛郎织女》电影反客为主,在法国拿走了大奖,获法国女性电影节最佳影片。法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度,爱情故事多如牛毛,可是与牛郎织女相比,还是稍逊风骚,由此可见七夕文化生命力之旺盛。
     那么,牛郎织女故事具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笔者大胆地认为,牛郎织女故事的灵魂就是“聚散两依依”。
      这种模式能制造起伏的结构,能展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能打动人性最脆弱的情感。几大民间传说《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中不但都有它的印记,细品《红楼梦》、《西厢记》等中国古典小说,也都有 “聚散两依依”的结构或影子。最后赋一首小诗以纪念,愿天下有情人永远相守!
             三百六十五天的相望
             只为了
             鹊桥上的那一夜
             虽然
             经历千年万年
            那颗向你之心不变
           “聚”也罢“散”也罢
            也不过是等待下一个轮回
            百转千回后
            你仍在我心中我在你远方
原创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