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兰颖 字数:1876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忙碌,现在的人们,“累”是常挂在嘴边,压在心窝的一个字。也常听身边的一些人说“混吧,怎么过不是一辈子?!”可到底怎么过才算好呢?疲惫的人们懒得去思考,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心灵的倦怠。
倦怠直接导致的后果,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把青蛙直接投入滚烫的开水中,青蛙会因为生存本能跳出热水逃生,而将青蛙放在温水中慢慢加热,结果青蛙沉溺于缓慢升高的水中不知不觉的被煮熟。这不是危言耸听,“温水煮青蛙”是当今职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尤其是收费站,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工作性质的单一与程序化,多多少少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倦怠心理,在一种框架中生活久了,就会产生一种模式,难以有所逾越与突破。有时候,突破需要外驱力。
这时单位组织学习《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并与6月3日邀请专家来做专题讲解,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带动了单位风气的转变,带动了职工们的转变,现在学习业务的多了,吃吃喝喝的少了,比工作比贡献的多了,牢骚抱怨的少了。通过学习,让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工作岗位的人都能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让忙碌的人们可以沉静下浮躁的心,开始久违的思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如何对待工作?我认为需要坚守一种精神。记得单位组织的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探访老红军。在雄县板北村一户简朴的农房中,近百岁高龄的老红军,用他含糊不清的话语反复的讲一个故事:相传周文王之子,为保江山稳固,勤政之心时时不敢懈怠。他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处理朝政。这就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被后世广为传诵。老红军的儿子说,岁月的沧桑和疾病夺走了老人大部分的记忆,而这个故事却深深印刻在老人脑海中。过去的战功赫赫老人不再记得,过去的艰难险阻老人也已淡忘,甚至文革时期的蒙冤入狱,也已在弹指一笑间成过眼云烟。如果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故事寓意的内涵,不是化作强大的精神支柱深入血液和骨髓,怎么能让老人在有意无意间,在日复一日中,在忘记一切后,成为对人们唯一诉说的内容呢!
面对这样一位老红军,他的话语是含糊不清的,伤残疾病让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早年征战沙场时的犀利,但你无法不动容、不震撼。或许老人在潜意识里,他反复的诉说,是想告诫后人,创业容易守业难,要用“一饭三吐哺”废寝忘食的勤奋去守护先辈们用生命打下的江山,用“一沐三握发”的敬业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建设我们的国家,让祖国更加强大。
如何对待自己?我认为是两个字——慎独。小时候,父亲将这两个字作为座右铭,毛笔手书后挂在办公室。我曾好奇的问父亲其中的含义。父亲说:“你现在还小可以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一定要记住它,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虽然,父亲没有等我长大,不能给我传授他理解的这两个字的内涵,但这两个字是父亲留给我宝贵的财富。
最早“慎独”一词出自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我觉得最经典的当属这句“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R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不知道次句话的出处,但我理解的意思是说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别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这些坏人坏事,就像是见到他们的五脏六腑一样,那么这种隐恶扬善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人心里有什么样的道德本性,外表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即使独处之时,也要使自己循规蹈矩。刘少奇也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用了该词并赋予新意,他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由此不难发现,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慎独自律、道德完善,保持和守护“自我”道德本性永远都是一种超脱和日臻完美至善至高的境界。就拿我们日日从事的收费工作来说,时刻与金钱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有无制度约束与监督,都要“以心治身”时刻远离诱惑,洁身自好,无非分之想。而这种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心态,是我理解的阳光心态。
踏实工作,朴实生活。这就是高速公路一名普通职工在学习《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后的所思、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