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收费部 李金水 字数:1814
1、
偷偷拿起门角的鱼竿,躲过父亲严厉的眼神,绕过母亲慈祥的背影,十岁的脚步飞奔,跑出了村口,跑过了石板桥。孩子跑到了小河边,坐在青青的草地上,垂钓童年快乐的光景。
鱼竿是青黄的竹子,如童年的思维般单纯质朴,却更容易钓起无忧的欢笑。一根鱼竿,一条丝线,一个鱼钩,一条蚯蚓,就能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
细瘦的胳膊甩动鱼竿,划出一道轻灵的弧线。浮标在水面上轻轻颤动,淡淡的波纹荡开了纯稚的梦蕾,清脆的笑声惊起田边偷吃稻谷的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了孩子的天空。
小手抓紧鱼竿,眼睛盯住浮标,一条鱼儿就要上钩。孩子兴奋得呼吸急促,脸颊微红,眼里闪动着收获的亮光。
是的,一条两指宽的小鱼就能让孩子喜悦尖叫。抓住小鱼,举上头顶,向同伴得意地炫耀,“你们看,你们看,我钓到啦!”河堤上,所有的孩子都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晚霞般艳红。
钓鱼完毕,孩子们会赤条条扑进清澈的小河,在水中扑腾扭打,追逐嬉戏,把童年的欢乐尽情挥洒,化作一片片飞扬的水花。
十岁的垂钓,没有束缚忧愁,没有扭捏造作,只有纯粹的开怀和欢笑,如一枚剔透晶莹的琥珀长留心中,辉映着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
2、
二十岁的脚步是张扬的起程,把无知的青春纵情踢踏,直至支离破碎,血泪满盈,但这并不能影响一次垂钓的喜悦和浪漫。
鱼竿是专制的,几十元一根。鱼饵是买来的,不用蚯蚓,不再弄腥斯文的手。小河小鱼塘再不能引起青年垂钓的兴趣,小鱼小虾再不能使青年惊喜欢呼。即便能钓到一斤多重的大鱼,青年和同伴也只会理所当然地轻轻一笑。
青年只需要更大的钓鱼场所,而不是更大的钓鱼乐趣。于是,大河与水库就是最好的地点。周末或假日闲暇之时,青年会约上三五朋友到郊外去钓鱼消遣。当然,青年和朋友都不是真正的钓鱼爱好者。这时,钓鱼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只是一种消遣玩乐、打发时光的方式,他们也不会从钓鱼中得到更多的欢笑。
水库太大了,鱼儿不好上钩。青年把炒熟的米糠之类的香饵在水面上撒成一个“窝子”,好让鱼儿游进“窝子”里来再下钓。是的,对付较大的场面较大的鱼儿就必须要付出较多的力气较大的工夫,或许还要花费一点小诡计。
青年上好鱼饵,调好浮标,用力甩出了鱼竿。青年手持鱼竿,静静看着浮标。十分钟后,浮标还是没有动静。青年不耐烦了,把鱼竿插到地上,高声叫唤,“哥们,别钓了!鱼不上钩,没劲,来玩两把扑克吧。”朋友早有同感,于是都放下手中的鱼竿,围坐在一起玩开了扑克。
几根鱼竿孤清地斜立着,几条丝线无聊地飘垂着,浮标无助地在水面闲荡。偌大的水库边不时响起青年们聒噪的吵闹和空洞的笑声。先前出发时满怀的钓鱼兴致,早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鱼儿上钩与否,也早已不再重要了。
二十岁的垂钓,只有冲动激情,没有必定的行动,没有设计的后果,也不再有单纯的欢乐,如一出边写边演的戏剧,故事粗糙杜撰,剧情杂乱无章。
3、
三十岁的脚步需要刻意的沉稳,但不管是因为生活的奔波还是锻炼的结果,我庆幸的是,三十岁的脚步还能轻快灵捷。
我还是没有成为钓鱼爱好者,而且钓鱼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三十岁的垂钓,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可以走得更远了。真正的垂钓者经常是独自一人上路的,我则喜欢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发。开上车,我们可以到远处的江河湖泊,但我们更愿意到附近乡村的鱼塘里钓鱼。
到了乡村,找一位热情好客的老乡,先抽上几根烟,喝上两壶茶,天南地北海侃两刻钟,然后才到老乡的鱼塘里钓鱼。
钓鱼是随意的,不需要太多的专注和耐心。朋友们坐在老乡搬来的板凳上,继续悠闲地吸着烟,喝着水,或看着浮标,或打着手机,或有一句没一句胡侃着。鱼塘里鱼儿很多,只要老乡事前没把鱼儿喂饱,鱼儿是容易上钩的。所以,尽管如此漫不经心的垂钓,大多时候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不一会工夫,鱼儿就被你一条我一条地钓了上来。看看钓起的鱼儿数量差不多了,我们就停止了垂钓,给老乡交完钱,一溜烟离开了乡村。然后,我们通常找一个干净的小酒店,来一个全鱼宴,把自己钓到的鱼儿清蒸、红烧、醋溜、熬汤,吃饱喝足后,还能各自带两条回家继续享用。
整个垂钓过程都那么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整个垂钓气氛都那么平和淡定,理所当然。我已不能真正享受垂钓的过程与乐趣,更无法再体会童年垂钓那份收获的纯洁和惊喜。这时的垂钓,只是紧张工作后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只是联络脆弱友情的一种手段。
三十岁的垂钓,没有了乖张狂乱,也没有了纯真欢笑,有一点驾轻就熟,多一份世故圆滑,如一场没有悬念的游戏,如一次蓄谋已久的猎杀,如一桩势在必得的交易,可能收获多了,或许欢笑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