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思考的开始

更新时间:2008-11-04 00:00:00点击次数:941次
——学习焦厅长8.26讲话精神有感
作者:卢兰颖      字数:2494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忙碌,现在的人们,“累”是常挂在嘴边,压在心窝的一个字。也常听身边的一些人说“混吧,怎么过不是一辈子?!”可到底怎么过才算好呢?疲惫的人们懒得去思考,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心灵的倦怠。
    倦怠直接导致的后果,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把青蛙直接投入滚烫的开水中,青蛙会因为生存本能跳出热水逃生,而将青蛙放在温水中慢慢加热,结果青蛙沉溺于缓慢升高的水中不知不觉的被煮熟。这不是危言耸听,“温水煮青蛙”是当今职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尤其是收费站,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工作性质的单一与程序化,多多少少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倦怠心理,在一种框架中生活久了,就会产生一种模式,难以有所逾越与突破。有时候,突破需要外驱力。
    这时单位组织学习焦厅长8.26讲话精神的教育活动,看到一些评论,说焦厅长讲话高屋建瓴。我认为,高屋建瓴就是以将一桶水浓缩为几滴水的人生智慧与工作经验落于笔端,让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工作岗位的人都能通过他的文字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让忙碌的人们可以沉静下浮躁的心,开始久违的思考。作为收费站一名普通职工,通过学习焦厅长的讲话精神,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重新审视自己。
    如何对待工作?我认为需要坚守一种精神。几年前,单位组织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雄县板北村一户简朴的农房中,近百岁高龄的老红军,用他含糊不清的话语反复的讲一个故事:相传周文王之子,为保江山稳固,勤政之心时时不敢懈怠。他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处理朝政。这就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被后世广为传诵。老红军的儿子说,岁月的沧桑和疾病夺走了老人大部分的记忆,而这个故事却深深印刻在老人脑海中。过去的战功赫赫老人不再记得,过去的艰难险阻老人也已淡忘,甚至文革时期的蒙冤入狱,也已在弹指一笑间成过眼云烟。如果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故事寓意的内涵,不是化作强大的精神支柱深入血液和骨髓,怎么能让老人在有意无意间,在日复一日中,在忘记一切后,成为对人们唯一诉说的内容呢!
    面对这样一位老红军,他的话语是含糊不清的,伤残疾病让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早年征战沙场时的犀利,但你无法不动容、不震撼。或许老人在潜意识里,他反复的诉说,是想告诫后人,创业容易守业难,要用“一饭三吐哺”废寝忘食的勤奋去守护先辈们用生命打下的江山,用“一沐三握发”的敬业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建设我们的国家,让祖国更加强大。
    如何对待自己?我认为是两个字——慎独。小时候,父亲将这两个字作为座右铭,毛笔手书后挂在办公室。我曾好奇的问父亲其中的含义。父亲说:“你现在还小可以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一定要记住它,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虽然,父亲没有等我长大,不能给我传授他理解的这两个字的内涵,但这两个字是父亲留给我宝贵的财富。我曾不止一次的查过“慎独”一词,字典、网络中解释的详细、周密。
    最早“慎独”一词出自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我觉得最经典的当属这句“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R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不知道次句话的出处,但我理解的意思是说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别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这些坏人坏事,就像是见到他们的五脏六腑一样,那么这种隐恶扬善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人心里有什么样的道德本性,外表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即使独处之时,也要使自己循规蹈矩。刘少奇也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用了该词并赋予新意,他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摘自百度文帖)
    由此不难发现,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慎独自律、道德完善,保持和守护“自我”道德本性永远都是一种超脱和日臻完美至善至高的境界。就拿我们日日从事的收费工作来说,时刻与金钱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有无制度约束与监督,都要“以心治身”时刻远离诱惑,洁身自好,无非分之想。而这种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心态,是我理解的焦厅长提出的阳光心态。
    如何对待亲朋?自小的家庭教育让我学会,在别人一帆风顺时不作锦上添花的人,别人逆境时要做雪中送炭的人。母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她经历过父亲在世时门前车马喧哗和父亲过世后的门庭冷落,却始终保持一颗恬淡的心,用她无私的爱,让她的孩子和周围的人感受到一位平凡女性的坚韧、伟大。小时候,别人家每餐都能吃到的馒头,对于我家来说是一种奢侈,但我们从来没有羡慕过。因为母亲会把粗涩的玉米面加上一点白面和苏打水,蒸成松软可口的发糕,带到学校后成为同学们争抢的美食。邻居们也向母亲讨教发糕的做法,但是同样的方法做出来总是没有母亲做的香甜。就有不少邻居拿着馒头来换母亲做的发糕,但母亲从来都是送出去发糕不留下馒头。她说怎么能用粗粮换人家的细粮呢,这是变相的占便宜。母亲也是小街上出名的巧手,冬天她买来别人不要的棉质花布头,拼接成不同的图案给我做漂亮的中式罩袄,夏天买来碎花的纱质布头拼接起来做可爱的蓬蓬裙。别人家的孩子看到后,回家哭闹着要一样的衣服,所以总有邻居拿来许多布料让母亲帮忙,还顺便说也给你家孩子做一件吧,但母亲总是把剩余的布料退给邻居。童年我都是穿着拼接的衣服,却享受着模特般被欣赏的目光。
    日复一日,我明白了给予别人帮助比索取更快乐的道理,也懂得了与人交往应有的原则。那就是不趋炎附势,不持强凌弱,保持一颗平淡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在别人处于高位时不攀龙附凤、仰人鼻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不袖手旁观更不能落井下石而是给予真诚的帮助。
编辑:魏立涛
原创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