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小说连载:溜下边儿,晒老爷儿

更新时间:2007-04-19 00:00:00点击次数:1330次
   作者:魏立涛
   江北市文物局现有职工10人,局长刘大江,两个副局长李阳跟李锦祥。真正在一线的就是臧海、魏蛐蛐、古彦和、刘大力这四个人,剩下的是门房值班室李得水、谦和还有锅炉工小蔡。江北是个文物大市,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境内有相当多的县立过府郡,人文景观甚是丰富。辖区十六个县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二十余处,单靠这七个人的力量,对文物发掘、整理与保护还真有点吃力。自从3年前机关缩编,人事冻结,这七个人没少为人手不足这事给省局和实力打报告,怎奈不如意者事多,多增加人手的事始终没有下文。
   刘大力到文物局还没出一个星期,江北地区就碰上了连绵的阴雨天气。湿仄的空气逼得人们天天盼着太阳快点出来,要不人们身上都会长了绿毛的。
   这天,刘大力刚放下手里的文件,准备下班(加班)回宿舍,值班的谦和领着一身泥巴的老乡闯了进来。
   老乡是个农村老头,50几岁的样子,满脸的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老头把手在身上蹭了蹭,抹了抹脸上的水。刘大力忍不住笑了:老头的脸满是泥巴了。他递过去一叠纸,示意老头擦擦手,再弄干净脸上的泥巴。老头冲他摇了摇手,急切地说:“同志,来不及了,赶紧到难们哪儿看看吧,”不等刘大力答腔,老头接着说:“俺是金祥县西垒头的村支书,这几天老下雨,难们村南地里头落了个大坑,挺深,里边黑乎乎的,用手电照像是有个石头修的门,不知道啥玩意儿。你们还是快去看看吧!”
   刘大力敏锐的机灵一下子。凭着以往看的书上的案例跟学校老师的讲授,刘大力隐隐觉得这是一个墓穴。能埋在很深的地下,从地质层上判断,应该是一个古墓,只是不知道离现在多就罢了。
刘大力抓起电话,给住在市里的刘大江局长简单作了汇报。跑回宿舍,抓起一把雨伞就和西垒头老支书出了门。
   文物局所在的老柳树村到市区还有3公里,还没有公交车,局里除了局长刘大江有部绿色的吉普车外,其他人都是从市里骑自行车来上班。老柳树到西部山区的金祥县还有三十八华里的路途,天这么晚了,怎么走完这三十八华里?刘大力瞅了瞅满身泥泞的老支书,发了愁。
   正在刘大力和老支书发愁的当口,谦和从老柳树村里弄来了一辆130。刘大力吁了一口气,向谦和投去感激的一瞥:这下子,不用再黑暗、泥泞的乡村路上摔得满身是泥了。
   车开得不快,在泥泞的田间公路上跌跌撞撞的爬行了3个多小时,于夜里十一点到达了西垒头村。
送走130车,刘大力就要去看现场。老支书拦住了他。老支书告诉刘大力,天这么黑,又下着雨,就这么着出去太危险,还是等天亮了再去看现场吧。至于那个洞,老支书已经派人盖了块儿大塑料布做了防护了。
   住在村大队部,刘大力想着古墓探查的情况,盘算了一夜。
   天一麻麻亮,刘大力就打着伞去了村南的现场。
现场坑洞约一米五见方,刘大力小心翼翼地掀开塑料布,努力使塑料布上的积水流向田里,穿过手电筒的光线,目测坑深约4米左右,坡度15。在坑的左侧翼,有一块方形青石露出大部分外形,青石上方有一道约3指宽的缝隙,灯光中似乎有什么东西露了出来。刘大力盖上塑料布,对现场的保护作了初步的规划放案。
   天亮了,只有细细的雨丝还在空中断断续续的挂落。
听说市里来了人看村南的塌坑,西垒头的人们顾不得细嚼慢咽,以来下饭碗就跑到村南来看稀罕儿。还是老支书欣喜,特意煮了4个鸡蛋给刘大力送到地头。
   刘大力嘱咐老支书告诫人们不要走近现场,防止再次塌落发生。等到上午10点钟的时候,看看天上不再飘落雨点,刘大力让老支书找来5个壮小伙子,用绳子栓住自己的腰,放到洞里查个究竟。
编辑:魏立涛
原创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