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志刚 字数:1323
时间有如流水匆匆流过,转眼春节将至,这年味还有吗?年—真的有味吗!特别是稍上了点年纪的人,只要谈起过去的年味来,常常是眉开眼笑,津津乐道。
年味之首便是弥漫在空气中的鞭炮鸣响后的硝烟味,进了腊月,就开始有劈啪劈啪的鞭炮声,二踢脚、摔炮、划炮、烟花弹等等,高一声低一声错落有致的响起,你只要深呼吸一下,便能闻到散布在空气中的硝烟味,随着硝烟味的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之后才渐渐散去,说来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欢天喜地的爆竹声,带来了喜庆,带来了吉祥,带来了欢乐,驱走了一年的“晦气”,驱走了忧愁和烦恼,光听着就让人高兴。
春节蒸馒头味,过去日子穷,一年能吃上馒头的日子屈指可数,现在脱贫致富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蒸馒头也就不算稀罕事了。可每逢过年,在农村仍然延续着这个习俗:大量蒸馒头,几百家的馒头同时上锅,那蒸馒头的味儿可是相当有气势的了,按旧俗“腊月二十六,蒸馒头”,二十六这天,家庭主妇就开始忙起来了,备面,发酵,待发酵好了,一屉一屉地把馒头、花卷、豆包、枣包、年糕蒸出来,直到出了正月才开始再蒸新的出来。
酒味,过年这酒味可是格外香,再我内蒙古的老家,每逢正月,不喝酒那都不是过年,每家提个五斤或十斤的酒壶,到小酒厂或商铺去打上点酒,留家里过年用,这一家家用酒、备酒可忙坏了村里开烧酒坊的,备料、选料、发酵等工序,浓浓的酒曲味散布再空气中,有种分外的酒香。
饺子,这可是千家万户百吃不厌的主食,俗语说的好:歪着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尤其到了正月,每家每户都为过年宰猪,大则三四百斤小则二三百斤,备下全年的油水,猪排做饺馅,那可是皇上般的享受,猪排剁成小段,提前五六天用作料浸泡喂好,汤不多也不少,猪排入味,再正月初一早上包好,一煮,那香味百十米都能闻到。
墨香味,在我们现在的城市里春联大部分都是买的,花上几元钱,既美观又漂亮,可在我们农村老家,那可是不同,十里八村的都找写毛笔字漂亮的人写春联,裁好纸,量好字符,刷刷点点,平铺晾干,这一副春联就写好了,刻挂签也是如此,红纸、黄纸、绿纸、蓝纸等各种颜色的彩纸一应俱全,长四十厘米,宽三十厘米的挂签纸,用刻刀再上面刻画自己构思的花、鸟、鱼、虫、字,再配上吊碎,悬挂于屋内,更显年味十足。
人味,上门拜年,年三十儿晚上吃过年夜饭,小辈人总是争着抢着在第一时间给老辈拜年,这拜年可是有学问,三十儿晚上年夜饭,待准备停当,长辈居于炕上,饭桌两旁,小辈儿几人提前商量好排序,按排序齐刷刷跪倒在地给老人磕头拜年,老人既想搀这个又想搀那个,但就是搀不过来,老人们看着小辈儿乐的嘴都合不上,初一开始给亲戚、街坊四邻拜年,早上起来稍晚的人家,吃饭都吃不好,人们都早早的起来吃完饭拜年,这个刚刚走那个来,街上相互碰到,抱拳一句过年好,双方互相拜年,这一天就走本村的亲戚,初二三开始走远在异地的亲戚,放眼望去排起长龙,全家几口,小夫妻,开上车,骑上摩托,一派繁荣的拜年景象。而如今,人们电话拜年、QQ拜年、邮件拜年、信息拜年同样有着浓郁的年味。
马上春节将至年味也步步浓烈,让我们在爆竹声中,全家团圆,斟满香甜的美酒,贴上大红春联,共同尽情的享受生活,品尝十足的年味。
编辑:魏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