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电视剧《长征》观后感

更新时间:2006-10-31 00:00:00点击次数:3721次
      一送里个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个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个梧桐叶落尽,愁绪里个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个人儿(介支)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片尾曲,每当我听到这悠扬的乐曲,脑海里便不断浮现出红军战士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场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创建新中国取得革命胜利,他们抛头颅、撒热血,不顾个人安危,转战于生死之间,其悲壮的历程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凡是看过电视剧《长征》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副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伤心场面。70年前,长征是红军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做出的战略大转移。由于博古、李得的错误路线导致了红军作战失利、损失惨重。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们打破了无数次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仅湘江一战中央红军累计损失达5万多人。中央红军第四师部队为了掩护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在界首渡江的艰巨任务,通过五天五夜的浴血奋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殿后,等到大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待他们撤退时,湘江已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不料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这时他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路上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的牺牲,年仅29岁。指战员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他们这种宁可牺牲自我,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使我感动至深,难以忘怀。

      过雪山草地,夹金山是最难的一道关,其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烟稀少,且气候变化无常。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轰炸,常常半夜起来就开始爬山,天上忽而下着大雨,忽而又下起了大雪,越是这样越是不敢停下来,有些红军战士走着走着由于精疲力竭倒了下去。过草地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不但气候恶劣,变化无常,连人走在草地上也要摇摇晃晃,稍不注意就要陷进去。没有吃的靠野菜和草根充饥,由于在烈日下行军,战士们口渴难忍,便去喝沼泽中的积水,可谁知水里有毒,使部分战士长眠于草地上。做战的疲劳加上体弱多病,不少红军战士未能走出草地,一具具烈士的遗体成为明显的路标,红军将士就这样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开劈了长征之路。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看完电视剧《长征》后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哪一次的胜利不是用战士的鲜血换来得。不管是天上飞机轰炸,还是地上重兵围堵,都未能挡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多少战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为人民谋解放的斗争中。他们坚信光明就在前头,正是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鼓舞着红军战士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前。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沧海桑田,时过竟迁,长征路上的画面历历在目。许多红军战士将永远地长眠在长征路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伟大的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他是一部理想信念的教科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满怀豪情的诗篇,是对红军指战员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长征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光辉的屹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坚忍不拔,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伟大富强。(冀津收费站   闫秀英)
原创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