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立涛 字数:3098
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费尔马
当我们品味法国数学家费尔马这句话的时候,它所散发出的深刻光辉征服了我们每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味无穷。保津路上机电人,这个平均年龄35岁,用创新的头脑创造出了机电管理保津模式的年轻群体,在15年追求科学发展梦的风雨路上,美好地诠释了费尔马那句名言。
名词解释—机电管理保津模式:依托科技平台,创新科学管理,建设全能队伍,全年零故障率。
梦源:黑白色的起点
上世纪90年代,高速公路在中国内地还是一个新兴事物。虽然,一条条高速公路建了起来,但各高速公路运营中监控手段还普遍匮乏,大多数运营单位是靠人工稽查对收费过程进行监管。监控是个劳动密集型事业。而由于监控人员配置上的困难,使得逃费乃至收费腐败横行,造成通行费征收的大量流失。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九十年代末,保津高速公路建成开通了。
起初,保津路上的机电管理部门称作通信中心,由6、7个人搭起架子,内业2人,外勤4人。4位外勤经常被抽调进行夜间稽查。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外勤人员经常夜里9点出发,驱车数十公里,经地方路到收费站附近,从远距离稽查收费员工作,防止私自放车和贪污票款行为。然而,天道恒永久,人力穷有时。有限的稽查力量并不能消除收费票款的流失。
怎么办?作为保津路上的科技先锋,机电管理人员在稽查工作的疲于奔命中,脸上颇感无光。
一片黑暗中,李广,这个毕业于河北大学汽车专业的23岁的小伙子,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摸索视频监控稽查的道路。
当时,保定市的电子市场几乎为零,合格的视频显示器很难找到,只有石家庄太和电子市场才有类似产品。小伙子星期天就到石家庄去找。时间搭进去了,金钱搭进去了,精力搭进去了。长时间的付出甚至引起了妻子的不满。
再苦再累也要探索成功。此时的李广,心中只有这一个念头。
查找技术规范,各类不同型号显示器、摄像头、拾音器、视频线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之后,2000年3月8日,实验成功的李广在内心充满喜悦的同时,郑重向保津路提出,在保津路7个收费站进行全程视频监控,提高收费稽查效率,并随后为保津路领导班子展示了实验效果。在间隔50米的两个房间内,传输图像和声音。尽管图像是黑白的,但是清晰的图像和声音显示效果,还是令在场的保津路领导班子成员感到震惊。
保津路领导班子非常满意,当场决定在保津路全线全面铺开视频监控工作。
技术革新成功了。
还来不及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初春乍暖还寒的天气里,李广与通信中心其他3位外勤紧着投入购买材料和施工的战斗中。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施工中,总有各种各样的难题。4位年轻人靠着一腔热血,集思广益,战胜了种种困难。
4月11日,在一个月的艰苦努力之后,保津路全线实现了视频监控,收费稽查工作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潜力。2000年,保津路票款流失案件减少85%,通行费征收增加近200万元。
保津路科技强路梦初露曙光,科技创新实现零的突破。
让我们记住4位缔造者和经历者吧:李广、刘军锋、常春旭、魏立涛。
探索:机电管理规范梦
2002年3月,经过一年的建设,投资1320万元的保津路机电系统初具规模。收费、通信、监控三大系统架起了机电管理一体化的桥梁。半自动化人工收费把人力解放出来,收费人员劳动强度降低约55%,远程监控也得以实施,收费稽查的精确度提高约41%。
机电管理采用哪种模式?还是在试运行阶段,机电管理人员就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
作为通信中心副主任的李广对今后机电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模式一,机电设备维修维护外包,机电管理人员只履行管理功能。优点是,保津路可以集中经理高机电管理,管理效率得以提高。缺点是,不利于维护费用的节约。模式二,自行机电设备维修维护。优点是,可建立一支即懂管理又懂维护的设备维护队伍,实现效率和技术双提高。缺点是,对机电管理人员要求高。在此基础上,李广提出,第二种模式更适合保津路机电管理模式。面对不同的声音,他这样解释:保津路机电管理队伍年轻化,年龄都不超过30岁,这是敢干,能干,干成事,有冲劲的年纪。其次,自己动手维护,提高技术技能,既锻炼了队伍综合素质,为管理经验积累技术支持,又符合保津路机电管理科学化长期规划。
调研,辩论。再调研,再辩论。经过反复论证,保津路最终采纳了李广自行维护机电设备管理的建议。
“叮铃铃……”
2003年12月13日凌晨两点,正在保津路监控中心值班的刘军锋被清脆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里,雄县收费站说他们站里两台读卡机坏了,收费广场等着下道的车辆比较多,需要尽快修好设备,让车辆通过。放下电话,刘军锋叫醒同宿舍的常春晓替他值班,冒着冬天的严寒开车20余公里到雄县站,修好发卡机,保证了车辆的通行。
就拿发卡机来说,当时是日本进口,国内几乎没人会修,大多情况下是把损坏的发到日本,修好后再返回国内使用。这样,不但维修期长,而且要求多备件,占用大量资金。
“这样子不行,”李广很不满意现状:“咱们得自己钻研维修。”于是,李广带上3位外勤,开始拿不能用了的发卡机进行攻关。拆解,组装,熟悉各种零配件……历经三个月,终于拿下了发卡机维修这个难关。从此,保津路发卡机不再用送到国外维修,减少了国内外旅行的损耗。
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保津路机电管理队伍被锤炼成了能开车,懂技术,会管理的全能型人才。
机电维修细则、岗位人员职责、维修考核等机电维修管理制度建立并更加成熟完善。设备故障率、正常运行日、监控记录时间等机电设备管理指标在全省高速公路行业评比中名列前茅。
在机电管理人员手中,保津路机电管理科学梦、规范梦日臻完美。
奔腾:保津路机电管理模式展现腾飞梦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曲折中艰难前进的。
2005年,全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开始施行。全省收费联网成为必然。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快,保津路机电建设迎来又一次高潮。而保津路机电管理队伍建设,却与发展低潮迎面而遇。
用老机电管理人的评语,到2015年,长期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的工作规律,几乎常住收费站的生活,家庭压力,身体疾病的原因,林林总总八九种,严重影响了管理队伍的稳定。陆陆续续,老机电管理队伍有人退出,相继调到其他管理部门。人员减少,新人业务成长,成为机电维护和管理路上的拦路虎。
如何留住人才?
如何管好队伍?
稽查监控部人人在心里反问自己。
稽查监控部副经理李广向保津公司领导班子这样建议:大力培训,大胆奖励,稳定队伍。为机电岗位人员提供各种知识培训,开拓他们的视野,为科学创新积累技术厚积薄发。对做出科技创新的人员予以重视和重奖,激发机电岗位人员积极性。培养机电管理党员队伍,加强凝聚力,稳定机电管理团队。
从2006年到2013年,机电设备管理部相继开展了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7次,开办了电工、机械、计算机等各类知识培训20余次,机电岗位人员全部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计算机装调员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安全生产技术监督局组织的特种作业电工操作资格认证,开发了新型绿通检测设备、绿通管理系统、车辆出入口图像查询系统、指挥调度集群系统等自主创新软硬件系统。2013年,绿通管理系统软件更是取得了国家版权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现在,机电管理队伍平均年龄35岁,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入党率95%。机电管理摸索出的“依托科技平台,创新科学管理,建设全能队伍,全年零故障率”,被称为保津机电管理模式,正日渐广受重视。